伴隨運動
口吃患者在發生口吃時,常常伴隨著種種引人注意的、奇怪的動作。這不是依本人的意愿而做的動作,而是想擺脫發音困難而作出的各種掙扎的表現。最常見的動作是搖頭,跺腳,用手拍腿,瞪眼,擠眼,翻眼,咬牙,嘴巴緊閉,吐舌,嘴唇亂抖,歪嘴,上身搖擺,搔頭抓耳,臉紅脖子粗,用力跨步,面部肌肉抖動和全身抖動等,還有一邊說著話,一邊拿東西亂敲,或緊握著東西不放等。
為了擺脫發音困難而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叫做伴隨運動。有時患者有意地應用各種動作來幫助說話,這些動作能幫助患者較容易地說出話來。例如:有的在發言前先哈哈地笑兩聲,或先吸一口香煙再靜靜地吐著煙說話,有的在心里數著一、二、三,或數到三的同時說話,還有的在要口吃的字之前常加上一個與語句無關的字音,如“嘶......”“象我”“那個什么”等。
五,環境影響
差不多所有的口吃患者都訴說自己的口吃特殊,與別人的不一樣,問他有什么“特殊”,回答卻是千篇一律。所謂特殊是什么呢?就是并非每說一句話都口吃,而是有時口吃,有時不口吃。其實,這是口吃患者共有的現象?诔曰颊叨加袔讉難發的音,每個患者的難發音又不完全一樣,口吃患者也都有一些容易發生口吃的場合,即口吃的發生或不發生,發生的多少或輕重,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差異,這是口吃者的共同特點。如果不是這樣,就不成為真正的口吃病了。所以,請你放心好了,你是一個普通的口吃患者,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,因而你的口吃與其他疾病一樣也是可以矯治好的。
同一個人,同一張嘴,有時能滔滔不絕地說話,有時又會突然變成口吃,一個字要費很大的勁才能發出來。
口吃患者唱歌時可以完全不口吃,為什么唱歌不口吃呢?因為唱歌有一定的節奏使發言意志安定,更主要的原因是唱歌時和與人說話時的精神狀態全然不同。
不僅是唱歌,凡有一定速度和調子的語言都不會口吃,如唱戲的道白、快板、誦經等。有一些口吃的演員在舞臺上唱白時卻能流暢無阻。還有一個僧侶,平常說話時雖有很多口吃,一誦起經來,講起道來,卻能滔滔不絕。
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說話,與別人一起合起聲來說話的時候,即使口吃也很輕微。在空無一人的房間里,活象一個第一流的演講家,可是只要有人走進來,這位“演講家”立刻就會現出原形。不過,還要看走進來的是什么樣的人,是大人還是小孩,是男性還是女性,是生人還是熟人,是上級還是下級,隨著進來的人的不同,影響的程度就不相同。由此可見,口吃與心理狀態有著密切關系。
通過以上事例,認識到口吃決不是發音器官的疾病,而是心理因素引起的。要根治口吃必須在心理因素上下功夫?墒,怎樣在心理因素上“下功夫”呢?請看一位口吃患者的來信:“當我一接觸外來聯系人員時,就會六神無主,大腦處于極度緊張狀態,想說又不敢說,不說又需要說,又怕說不好叫人家笑話,丟了自己的面子,要努力保持鎮靜,使心情平靜下來,可是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,越是控制越是緊張。然而,有次醉酒以后,卻想怎么說,就怎么說,一直講了兩個小時一點也不口吃”,這是怎么回事?其實很簡單,酒醉后的心理狀態不同,沒有怕口吃,怕別人譏笑的思想顧慮了。信中說的“想怎么說,就怎么說”,看起來就是不口吃的訣竅。
多數患者朗讀可以不口吃。所以,有些患者在開會發言時,先把講稿完整地寫好,照讀,連“吧”、“的”、“了”等虛詞也不能漏掉一個,不然就要口吃。盡管如此,也有一些較重度的患者朗誦也還要發生口吃。
嚴重的口吃患者幾乎在所有的環境中都有顯著的口吃,雖說所有的環境都口吃,但口吃的程度決不會完全相同,必然是在有的環境重些,而在有的環境則輕些,但一般口吃患者只限定在某些環境中發生。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,容易出現口吃的環境也不盡相同。
再談談難發音。大部分的口吃患者都有幾個感到特別難發的音,每個口吃患者的難發音也不完全一樣。如你感到難發的字,他或許不覺得難發,他的難發音你可能覺得好發。雖說某個字是難發音,但和他下面接一個什么字也有關系,例如說“南京”兩字口吃的人,說“南通”時卻可能暢通無阻。難發音在一個詞的第一個字上難發,如出現在第二個字上就不難發,如“倍”字難發的患者,說“倍數”時口吃,說“幾倍”時就不口吃。難發音是對這個字過分注意所引起的,并非發音器官對這個難發音有什么缺陷。偶然一次說某字發生了口吃,就對這個字注意起來,當下一次口吃時,對這個字就更加注意起來,在反復口吃的過程中強化了難發的體驗,對這種情況注意就會更執著,難發也就固定下來了。朗讀課文時看到下一行有一個難發音,就害怕起來,自我暗示地認為又要口吃了,不敢換氣,加快速度往下讀,想把這個難發音“帶”過去,哪知讀到這個字時非卡住不可。那么把自己所有的難發音一個一個地寫出來多練練好不好呢?不好,多練就等于多告訴自己這個字難發,越練對它的注意就越執著。有的患者把發言稿上的難發音畫上記號,多次練習,到發言時所有打上記號的字都口吃了。
有一個患者本來沒有多少難發音,聽別的患者們說這個字難發,那個字難發,沒過幾天,這些字都變成他的難發音了。還有一個患者想弄清楚自己有多少難發音,就拿出一本字典,從第一頁開始一頁一頁地翻過去,逐字試驗琢磨,翻到“大”字時,說了幾遍“大”,越說越覺得吃力,看到“小”字時說了幾遍“小”,也如此吃力,從此“大”、“小”兩字都真的變成難發音了。本來只有一個“倍”字難發,在字典里找到與“倍”字音相同或接近的字,如“貝”、“背”、“臂”、“備”、“杯”等都難發起來了。一本字典翻完,難發音翻了好幾番,口吃也加重了許多倍。讀者可能以為作者在開玩笑吧?不!口吃患者們會相信確有其事的。所以,已經知道自己有幾個難發音也就算了,不知道的就不必再多琢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