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因素
口吃患者在說話上還具有正常人很難體會到的心理方面的癥狀。
幼兒剛開始口吃時,心理方面的癥狀還不大明顯,年齡大了就逐漸嚴重起來,成年口吃患者所以在比幼兒患者難以矯正的一面,正因為口吃習慣已經固定,也是由于對口吃的心理因素復雜化了。心理因素是每在說話時怕口吃的恐懼心理,害怕自己發生口吃,就想努力去防止它。本來說話不需要特別留意和努力的,可是,口吃患者想起自己的口吃,就會緊張不安,尤其越不自然地努力躲避口吃,越加深對口吃的敏感和強度。
除了怕口吃的恐懼心理以外,口吃患者還有愛面子、自我意識、自卑、煩惱等等的病態心理,這些病態心理會促使口吃癥狀越來越加重和牢固?诔缘募又睾屠喂谭催^來又會促使病態心理的發展,形成惡性循環。
七,說話努力性
說話努力性也是口吃的癥狀。
口吃患者為了克服發音困難,就用全身的氣力向外迸,有時把氣迸出來了,可是聲音出不來,有時迸出聲音來卻不能把聲音變成字,或發出他想發的那個字音。
環境影響和心理障礙不僅使口吃的機制復雜化,而且使口吃的癥狀加重,另外一個促使言語功能障礙的因素是錯誤的斗爭形式--說話努力性,把怕口吃,不要口吃的心理活動反映到行動上來,自以為努力一下就可以擺脫發音困難,就象多用一些力就能拿起重物那樣,實際上這是徒勞的。
“努力”不僅表現在發音器官上,同時也表現在身體各部,甚至全身用力,于是出現了各種莫名其妙的動作和奇形怪狀的臉相等伴隨運動?诔曰颊吒械秸f話是最吃力的事,比做任何笨重的勞動還吃力,常見有些口吃患者說完一段話之后,累得滿頭大汗,筋疲力盡。
口吃患者所做的“努力”,結果只能使口吃癥狀加重,這是每個口吃患者都曾體驗過的,但是口吃患者仍是習慣與這種斗爭方式,即使明知道這種努力是無濟于事的。要放棄任何不策略的努力,你必須松弛下來,必須承認它的存在。
八,其他
我們知道,心理和身體有密切關系,情緒發生變化時必然引起植物神經的變化。如害羞時臉上發熱,受驚使心跳加快,看比賽或驚險表演時常捏一把汗等。這些現象對人類的生存是有意義的。當我們遭到危險的時候,軀體反應的變化是為了能夠恰當應付外界環境的變化。然而,神經質的人卻把伴隨情緒變化而引起的軀體變化,成為更加恐懼不安的因素,把人人都可能發生的生理現象當作“病”的表現,他們不能接受事物變化的自然規律。
由于對口吃的恐懼、不安、羞恥、嫌惡等心理活動的影響,越來越引起心跳加速,豎毛反應,肌肉收縮,臉紅,腸胃蠕動和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,出汗,有些人甚至在嚴寒季節說起話來也會滿頭大汗,唾液分泌增多,?梢娍诔曰颊哒f起話來會唾液四濺,手腳發抖,全身處于緊張狀態。
上面列舉了口吃的臨床現象,但是,這些現象并不是口吃病的本質,也不是口吃病的根源,只不過是口吃病的一些癥狀而已?诔员旧硪彩且环N癥狀,而且是伴隨各種病理心理現象的一種癥狀,如患傷風感冒時,表現出來的發燒、鼻塞、流鼻涕、食欲不振、四肢無力、頭痛等癥狀一樣。
口吃患者往往不去尋找造成口吃的根源,而是跟口吃的癥狀作斗爭,這些斗爭大多數是不講策略地蠻干,這種蠻干只能直接或間接地增援了口吃,幫了口吃的忙。
當然,我們并不反對采取一些對癥療法的措施,如后面介紹的發音法等就是。這些措施雖然減少或減輕口吃的癥狀,但充其量不過是治標而已。如通過發音法的練習和掌握,一般地能在短期內使口吃現象有明顯減輕或減少,甚至有些人可以完全消除口吃的現象?墒,即使能完全不口吃了,我們并不認為這些人的口吃病已經好了,因為這些人仍然存在著促發口吃的心理因素,稍有偶然的口吃(這是無法避免的,因為正常人也會有口吃),心情就跟著波動起來,必然會導致口吃現象重新增多起來。
若能正確地認識口吃,消除促發口吃的心理因素,成功地使情緒因素得到緩和(這需要一定的推理和認識能力),口吃的一切癥狀都會逐漸云消霧散,就象感冒好了以后,流鼻涕、食欲不振、四肢無力等癥狀都會跟著消失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