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不當
父母的教育不當往往也是發生口吃的原因。如幼兒的后天發育有早有遲,有的剛滿一歲就能較清楚地說出簡單的話來,也有的到二、三歲還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,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地成熟。有一些不懂事的父母硬逼自己的孩子把話說好,這樣會造成小孩對說話緊張不安而發生口吃。
過分嚴厲和過分鐘愛都是絕對有害的。兒童時期常常遭受打罵,這些印象能深深地留在他們的內心世界,它們會壓抑孩子的愉快。監視孩子的內心的任何思維,引起孩子常處于緊張狀態,也往往造成口吃。家庭成員過分地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中心人物那樣專心注意,也會使孩子的心理狀況片面發展,成為不是孩子所應有的那種過于優越,嚴肅,自信,早熟和極端自我的中心,從而防礙孩子跟周圍人們接近,削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,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入集體,也可能產生口吃。
另外,家庭中的惡劣影響,學校中受到歧視等,都可能引起口吃。如父母吵鬧、打架,親近者的不幸,家庭成員間的不和睦,老師的叱責、歧視,同學們的打鬧和戲弄等等?傊,凡能使情緒發生激烈變動的外界刺激,而使發言意欲不安定時都可引起口吃。
五,年齡
發生口吃的年齡大多在幼兒期,特別是在已能學會說話,并能構造詞句的年齡,言語和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三歲左右,就是在他們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的時候,其次是學齡期七歲左右,也就是對孩子們的言語提出大量要求的時候。再其次是十五歲以前的青春發育期,青春期全身各器官迅速地但是不平衡地生長發育,使情緒發生擾亂的時候,以后就逐漸減少,成年患口吃的就很少見。
六,遺傳問題
有些口吃患者說,他們的口吃是遺傳來的,因為他們的祖父母、父母或近親里有人口吃,并且懷疑遺傳的口吃是否能治好。
口吃是什么?口吃是正常言語的發生障礙。言語是哪里來的?言語是社會性學習的產物,是后天學會的,雖然一生下來就有司掌言語的器官,但必經過模仿、學習階段然后才能學會說話。后天的言語怎么會先天就破壞了呢?所以我們說口吃決不是遺傳來的。
那么,有一些口吃患者的祖父母、父母或近親里確有口吃的人存在,這又如何解釋呢?其實這沒有什么奇怪,近親里沒有口吃的人的兒童不是也照樣患口吃病嗎?假若父母是個口吃患者,就容易受父母的影響或由于模仿而變成口吃患者。
以上列舉了口吃的一些原因,但如果只是有這些原因,雖可能發生一時的口吃現象,但決不會因此而成為口吃病患者。有些人常片面地把這些原因當作唯一的病因,事實上并非如此。譬如模仿口吃,這幾乎普遍存在著的,班級里有了一個口吃的人,其他的小朋友差不多都要學上幾句,為什么只有極少數的人學成結巴子了呢?作者小學時期,有一個同學天天都在模仿作者的口吃,每天一見面,就作一些擠眼跺腳的怪樣子,再學說幾句口吃,他學了六年,直到小學畢業也沒學成口吃。難道口吃患者就特別“聰明”嗎?別人學不會的東西,他們一學就會。而當一旦學成了口吃為什么又改不過來呢?為什么學了一會兒學成了口吃,改了二十多年也改不過來,而且越改越重?學會口吃的人是“聰明”嗎?學不會口吃的人是不是就是“笨”?再說,父母有口吃,子女并不是都因此而患口吃的,父母有口吃的子女患口吃的是極少數,為什么大多數子女沒有受到父母口吃的影響而患口吃呢?哪個人幼小時不受到一些驚嚇?大多數幼兒不都挨過父母的叱責和打罵嗎?為什么只有極少數人患口吃病呢?長期患病后的小孩也沒有都遺留下口吃病,幼兒組織語言的能力有一個發展過程,因選不好詞或排不好句子而出現口吃是普遍存在的,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因此而成為口吃病呢?究其根源,患口吃的主要原因與病人的心理狀態密切有關。
治療口吃病要根據引起口吃的因素來進行治療。但是,過去一開始引起口吃的原因,現在已不存在。如模仿因素已經不存在了,因為現在不是你去模仿別人,而是別人在模仿你的口吃了,因某些疾病而引起口吃的人,現在那些疾病早已好了,因驚嚇而引起口吃的人,例如因一只羊從頭上猛地跳過去而嚇成口吃的人,現在那只羊早已被宰吃掉了,也不可能還會有另一只羊再跳到你的頭上去。
然而,患者的心理障礙還存在著,并且隨著口吃的加重而有所發展,所以,找出原因,消除心理因素才是治療口吃病的唯一正確的途徑。